(资料图片)
■朱睿
我读书少,每次请朋友荐书,很多朋友都会不约而同推荐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作品《月亮与六便士》,这倒激发了我的好奇。
首先,关于书名的由来,为此,我查阅了有关资料,原来,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银币的最小单位,据传,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,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,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,就起了这个书名。通常认为,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,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。
其次,如果是为了阐述理想与现实,鲁迅就曾告诫后人:“孩子长大,倘无才能,可寻点小事情过活,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。”这句话,对于我等一众凡夫俗子的人生选择非常具有指导意义,那我又何必耗费时间与精力去阅读《月亮与六便士》呢?这本书的魅力究竟是什么?
带着这些疑问,我开始了阅读。没想到,刚一翻阅,我便立即被吸引。文章这样写道,“我所说的伟大,并不是指那些平步青云的政客所谓的伟大,也不是指那些战功赫赫的军人之伟大——他们这样的人之所以辉煌一时,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性有何伟大之处,只是他们的地位赋予其光环,待时移世易之后,光环便会褪去。人们不是时常恍然大悟,某位已卸任的首相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演讲高手,而某位退伍的将军骨子里不过是个庸俗的街市莽夫吗?”语言犀利、冷静又充满嘲讽与调侃。
这部小说通篇都在揭示人性的多面性,如这样一段:“她笑着看我,眼里射出的那种特有的光芒,满含着幸灾乐祸。这说明她又有一个朋友出了丑闻,并且传到了她耳朵里”,读到这里,我会下意识打个寒噤,衷心希望身边不要有这样所谓的“朋友”,诸如此类描写,书中比比皆是。
整书佳句迭出,叫人拍案叫绝,例如“怜惜和愤怒在她心中做着博弈”“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,但磨得却很细”等等。
读后,我被作者独到的分析与深刻、敏锐的观察力所深深折服。阅读过程中,居然还联想到了《红楼梦》中贾瑞为之丧命的“风月宝鉴”,二者在揭示事物两面性时,让人实有“英雄所见略同”之感。
读罢《月亮与六便士》,我仍在不停品味,我甚至于某一个月圆之夜高高举起一分钱,在调整好姿势与距离后,我发现一分钱可以完全覆盖住月亮,而且这不起眼的一分钱周边都是熠熠闪光的。人,终究无法完全免俗。难怪有读者评论道:每个人都会从这部书中找到自己。如果说书中所写的人性如同暗夜,却也终究掩盖不住月亮理想的清辉,我想,或许那是因为毕竟月亮的后边还有太阳,还有无数夸父的脚步吧。